马特·金尼——IN


前言

现在被封锁的地球深处是煤炭坝五亩冲的煤矿,我们的身体无法接近那被尘封的时代痕迹,但是它们仍然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作为不朽的精神提供了Matt新的创造灵感。

Matt Kinney喜欢迭奏山学院的工作环境。在五亩冲的工作室里,他通过绘画、雕塑和版画参与和体验旧煤矿区的创作。他在创作过程中经常用隐喻来表现作品丰富的内在精神。 徘徊在旧矿区遗址上,感受到从前劳动者的英雄主义和辛勤工作的激情。“燃烧的煤炭”这一灵感来自煤炭的热能及其燃烧后的价值,也凝聚着劳动者精神中的火。煤炭象征着能量,燃烧殆尽释放能量,就像矿工的奉献精神。

与六年前在顺德创作的作品相比,Matt先生在湖南省煤炭坝驻地创作是有区别的。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国农村生活,这里的一切显得更狂野,更开放,充满活力。虽然在地性的思考对其过往的创作非常重要,但是作为新的挑战,他尝试把大部分的实践精力投入在对矿区历史环境的理解和反思上,并且有意识的尝试拒绝将发现的具体对象直接整合到他的作品中。通过依照对矿区遗迹的考察,想象真实的劳动场景,同时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表现人类共同面对的社会现实问题。他很荣幸能够以一位后来者或第三视角对旧煤矿进行理解,触发不同的方式获取创作主题和作品的观念,更深刻表现出,做为地球历史 “煤矿” 的本质存在意义。Kinney在更广泛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可以在迭奏山学院这样的当代工业遗址环境里进行驻留艺术创作,虽然被视一次邀请,相对于对艺术家来说也是成长的机遇,做为西方人来说Matt先生更多的是感激。

连续几周的驻留工作和矿区的实地体验最终点燃了这次对展览的新突破。松山湖的展览空间比顺德的展览空间更具挑战性,大得多。而且在顺德驻留工作的一个非常酷的方面是它与博物馆相邻。但是这次却完全不一样,可以说,这次驻留基地是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在湖南的自然环境里发生创作 “事件”,然后再将作品运往东莞展览。这不仅是距离的改变,也是生产作品的空间与布展空间沟通关系的变化,甚至颠覆了他对以往经验中对驻留创作意义的认识。这也引发了Matt开始学会在时间范围内调整他的创作实践,使他意识到为了满足想象中的展览空间规模,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压力和速度,Matt发现他的艺术灵感欲望需要满足,需要快速扩充,需要挑战,他渴望这个挑战。那么,对于木工房的工作环境,Matt先生有另一种解读,那是一种与城市工作室不同的感受,这种气氛结合正在发生的挑战,就好像是“游乐场”,所有的新奇的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每天在这个环境里工作都会有丰富的体验,随处可感知的灵感带来偶然的冲动,很好的满足了正在增长扩大的“胃口”。“游乐场”的实践空间推动了工作的节奏,提供给Matt松山湖盒子美术馆展览的原发思考。

就像Matt 先生理解的那样,在近十年来的国际当代艺术创作中,“Improvisation” 产生的直接推动力显得十分突出,在创作行为的运动过程中把握和跟上艺术家自己的思想需求和变化,才是艺术审美的极高价值。

桂晓昕


艺术家:马特·金尼

马特·金尼(Matt Kinney),1970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乔治敦。他曾就读于普拉特学院和美术博物馆学院,并于1998年毕业。2003年,他搬到了哈德逊河谷,自此一直在该地区及其周边进行创作,并在中国及其他地区展出作品。马特是一位雕塑家和画家。他的作品主要涉及清醒恍惚和古代泛灵论的观点。他的雕塑作品由木头和石头手工雕刻而成,铸造金属并结合现成物品,创造出既熟悉又经过改造的作品,形成一幅感知的挂毯。他的作品始终与绘画紧密相连。他的油画和丙烯画常常融入动物形象,以保持它们的精神活力。马特的作品最近在美国展出,包括在纽约市罗宾·赖斯画廊(Robin Rice Gallery)的首次个展,以及在新堡的Atlas画廊和比肯的Hudson Beach画廊。在中国,他的作品曾在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的腾挪空间和顺德盒子美术馆展出。他还参加了多个群展,包括纽约的Krause画廊、新堡的Glenlily Grounds、迈阿密的Ethan Cohen画廊、中国厦门More Art G-Park、香港Art Central的Marc Straus画廊、纽约的Andrew Edlin画廊、新堡的Space Create、佩勒姆艺术中心、新堡的Ann Street画廊、纽约的Ethan Cohen Fine Arts、迈阿密的Scope、伍德斯托克艺术家协会和博物馆,以及比肯的Matteawan画廊和Van Brunt画廊。金尼还曾在中国顺德盒子美术馆、比肯的Hiddenbrooke和蒙哥马利的Windfall Farms艺术项目参加艺术家驻留项目。他的作品曾被《高地潮流》(The Highland Current)、《Chronogram》、《Cool Hunting》和《纽约时报》评论。